歡迎瀏覽湖南坤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731-83662793
5月,請小心這種魚苗“殺手”!
發布時間:
2021-05-15 00:00
來源:
5月,請小心這種魚苗“殺手”!
湖南坤源 2021-05-15 10:00
湖南坤源
水產疾病防治技術—氣泡病
湖南坤源:每年5月份,是養殖朋友們開始大量放魚苗的季節,但很養殖朋友給我們技術員反饋:放苗后,剛開始好好的,過了幾天之后,就發現魚苗莫名其妙的開始死亡。有的養殖戶認為是細菌性的疾病,就開始消毒滅菌處理;有的養殖戶認為是寄生蟲,馬上對池塘進行殺蟲處理,但用過藥過后發現魚的死亡量并沒有什么下降,并且有的池塘魚苗死亡數量還有一定的增加。
經過湖南坤源技術員走訪后,綜合判斷為【氣泡病】!
氣泡病產生的原因
氣泡病是由于水中氣體(不一定是氧氣)過飽和,過量氣體進入魚體組織,使水產動物的體表、鰓、腸及血管內出現大量氣泡,在毛細血管處堵塞引起血管栓塞,并進一步惡化形成組織末端潰爛的現象。具體產生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池塘中放苗前施放過多未經發酵熟化的有機料,或者養殖多年從未清塘處理,也未做過改底處理,底部淤泥過厚,底部環境過差,這些未經發酵熟化肥料或者淤泥在池塘底部分解釋放出很多細小的甲烷和硫化氫的小氣泡,魚苗誤當食物吞入。氣泡吞食過多,逐步在腸內積累,加之硫化氫等對魚苗有毒,使魚體上浮,失去下沉的控制力。
2、在放魚苗后,大量加入沒有經過充分曝氣的地下水,地下水含有大量氮氣,沒有經過充分曝氣,立即導入池中,氮氣大量的釋放出來,魚苗誤吞食了這些氣泡。
3、水體過濃,水中藻類過多,連續幾天晴天,水中藻類經過光合作用過厚,產生大量氧氣使得水體溶氧過高。
氣泡病的發病癥狀
魚類氣泡病主要發生于春未夏初,在魚苗、魚種階段均能發生,越幼小的個體越敏感,成魚罕見,尤其對魚苗危害最大,對魚苗無嚴格的選擇性。急性患病可導致魚苗出血大批量的死亡,慢性患病克導致相關組織器官的損傷,出現炎癥反應,引發病原微生物的繼發感染等。在養殖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6點來綜合判斷:
1、病魚體表、鰭條(尤其是尾鰭)、鰓絲、腸內出現許多大小不等的氣泡。
2、身體失衡,尾上頭下浮于水面,無力游動,無法攝食。
3、在魚的尾鰭鰭條上有許多斑斑點點的氣泡,小米粒大。
4、嚴重時,尾鰭上既有氣泡,還有像血絲樣的紅線。
5、如果魚體再有外傷,傷口會紅腫、潰爛、感染疾病。
6、有時胸鰭和背鰭也布滿氣泡,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死亡。
對于氣泡病的認知誤區
1、并不是所有的曝氣池塘都會產生氣泡病,
2、并不是所有的高溶解氧池塘都會得氣泡病,
3、并不是所有的濃綠水肥水塘都會的氣泡病,
4、并不只是魚苗才會得氣泡病,成魚或蝦也有患氣泡病的風險。
只有在天氣突變(如臺風天、白撞雨、持續高溫下午突然下雨等)、轉水、倒藻等情況,魚蝦才能有機會得氣泡病。患有氣泡病的池塘最好的方法是使用粗鹽,改變水體的滲透壓;但是得了氣泡病的魚蝦多數會逐漸死亡。
氣泡病的綜合防治
1、水肥且淺的魚池在放苗前應先加注一定量的新水,以稀釋原水體中的氣體濃度;
2、苗種池施用的有機基肥必須是充分腐熟的,且用量要適當;
3、注意水源,掌握好適宜的施肥投飼量,控制水質,不使浮游植物繁殖過盛;
4、放苗入池的時間最好安排在傍晚,切忌在上午10:00到下午3:00之間放苗。如果迫不得已,則應在苗池上空搭棚遮蔭;
5、潑灑微生物水質改良劑,以調節藻相平衡、水質肥瘦、底質狀況,從而降低發病幾率;
6、若條件許可,向魚苗池大量注入較低溫度的水,使水溫下降2℃左右。因為水溫低時,水中溶解氣體的飽和量相對較高,所以當水溫降低時,水中原有的溶解氣體就變得不飽和而能使病情得到緩解;
7、一旦發病,立即潑灑食鹽水,每立方米水體用食鹽5克,以此調節魚體內外的滲透壓,使體內氣體“滲”帶體外水中去。待病情減輕后,再大量換注水。魚種或成魚患氣泡病,可將其轉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暫養,它們會很快好轉。
氣泡的處理方案
魚苗處理方案:首先加注新水,然后食鹽一畝/米水體8-10斤化水外潑,隨后【菌毒清】一包1.5畝/米水體化水外潑(殺掉部分藻類)。第二天使用【急癥一潑停】一瓶2.5畝/米消毒。
成魚處理方案:有條件的可以先換水,然后把【菌毒清】(一包1.5-2畝/米)加水活化后加入食鹽(8-10斤/畝/米),充分溶解后加水稀釋全池潑灑;同時內服恩沙寧4g+三黃散8g+食鹽2g,一天兩次,連續3天。
推薦新聞